在北京师范大学一女生宿舍出现“人脸识别系统”,学生需要进行“刷脸”识别后才能进入宿舍。对此,北师大方面表示,该人脸识别系统在北京高校宿舍使用尚属首例,目前机器仅安装半个月左右,报警功能还在调试中。化妆胖瘦不影响机器识别5月15日下午,新京报记者在北师大本科生女生宿舍“学13舍”楼下看到,“刷脸机”在宿舍大门内外各有一台,机器通体为白色,高约1.7米,机身上有学生证扫描仪,以及闪烁着蓝光的数字键盘。站在“刷脸机”前,对准镜头后便可以清晰地在屏幕上看到人的脸部。新京报记者看到,一位学生走进宿舍,站在机器前方,掏出学生卡放在学生证扫描区,机器屏幕中会同时出现两个人脸识别窗口。通过人脸识别后,“刷脸机”会发出一声“欢迎回家”,宿舍大门应声而开。而出门时,学生同样需在门内一侧的刷脸机进行相同操作才能走出宿舍。
“学13舍”部分学生认为,“刷脸机”的出现方便了她们进出宿舍。一名学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刷脸机很好用,我之前不是这个发型,剪了头发和刘海之后,机器依旧可以识别得出来”,这位同学介绍说,因为当初照相登记时变换了多个角度,数据库里有三维人脸建模,所以化妆与否或者胖瘦变化都不会影响机器识别。
但也有同学在“刷脸”时遇到障碍,“反应有点慢,有时得试两三次,换各种角度,不怎么方便。”这位同学介绍,有时进门时人脸识别会出现一定延迟。
外来人员尾随进入系统会报警
在大学宿舍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是否有必要?北师大学生宿舍服务中心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主要为了加强宿舍安全,“此前使用传统门禁,无法杜绝有外来人员尾随进入的情况”,而安装该系统后,一旦有宿舍外人员尾随进入,门内安装的监控系统就会报警。
目前北师大只安装了一台“刷脸机”,先行在“学13舍”进行试点,“未来不久,另外9栋本科生女生宿舍也会安装该机器”。针对部分学生反映的延迟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限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现有的水平,出现延迟属于正常现象,目前的识别率能达到97%。
“人脸识别有两大影响因素,一是室外光照,二是使用姿势”,据介绍,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很难达到100%,光线打在人脸上形成影像传输到系统,而每时每刻的光线都是不同的,因此成像会有差别。除了光照,使用人的不同角度也会影响到识别的准确度。
毕经理称,该机器在川大部分楼栋已试运行2年左右,未来也会在川大宿舍进一步覆盖推广。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