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学习,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要努力、要刻苦。用功的学生成绩不会差,但不差和卓越之间的差距,并不是由刻苦程度决定的。有时候,你很刻苦、很用功,但未必会有好结果。那么,为什么有时候努力了却没有用呢?有时候是我们没有对的学习方法,看看你有没有对努力学习的误区吧!
误区一:学习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用功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更长,这点毋庸置疑,我们都见识过那种一口气学几个小时的好学生。
我们都信奉,既然我不如别人聪明,就要更努力,用学习时间来补足差距,既然背十分钟记不住,我就背一个小时。而科学家告诉我们,无论学习新内容还是背单词,比起一口气学几个小时,分散式学习效果最好,把一次集中学习打散,拉开每次的学习间隔,这样不但总的学习时间更短,而且记忆留存时间更长。所以,重要的不是努力的时间,而是努力的方式!同样的时间,通过掌握最佳复习间隔,学习效率可能会提升2倍,而且遗忘的更慢。
误区二:依赖固有的学习习惯
怎么才能学得更好呢?老师和家长经常给我们这样一些忠告,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一贯性”。学习要有固定的日程、安静的场所、专心致志,别的什么都不要管。1985年,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 把学生分别放在有音乐和安静的房间学习,实验结果证明在安静教室学习的学生,反而记忆效果最差。此后,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学习环境做过各种实验,最终的结论出乎人们的意料,比起固定的场所和时间,每次变换学习场地、时间,甚至是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会更好。事实上,针对惯常行为的每一个改变都会帮你把要学、要练的东西记得更牢固。通过打破一贯性,你的记忆将越发不需要依赖周遭环境。
误区三:看得多记得牢
每个用功学习的人,都有一个被笔记标注得满满当当的课本,上面有被荧光笔划过的重点,每次翻开书看到这些就会感到踏实。
甚至复习的时候,我们还会再用圆珠笔在荧光线上划线,表示强调。想想你是不是也这么干过?我们觉得这些划过的重点,已经看过很多遍,肯定都拿下了。但考试时打开卷子,看见熟悉的题目,却突然没法完整的回忆起来了。明明看着眼熟,怎么就想不起来了?真正的缘由不在于学得不够努力,我们只是被心理学家称为“熟练度”的东西给欺骗了。我们的大脑越是费尽力气地挖出某项记忆,再次学得的程度就越深,记得也越牢。越是容易获得的记忆,记忆的程度就越浅。
而这种“用功”的复习,甚至是划过的荧光线,都让大脑轻易就获得了信息,这不会增加任何记忆强度,反而造成已经熟练掌握的错觉,让我们对知识掌握程度出现误判。所以,看得多不等于记得牢,熟练度错觉是学习的头号敌人。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做无用功,找对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