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夸奖你的孩子时,你会如何回应?
前段时间去朋友家做客,她有一个6岁的小女儿,正在学习钢琴。吃完午饭后,小姑娘自告奋勇地给我表演了一首新学会的曲子。
虽然小姑娘学琴时间不长,弹的曲子也很简单,但我还是夸奖了孩子几句:“刚开始学就能弹成这样,你真的很棒哦!”
这时朋友走过来,笑着说:“棒什么啊,之前老师还说她指法都是错的。而且这孩子贪玩,每次练琴都要让我催好久……”
我眼睁睁看着原本开心得意的小女儿,渐渐失去了笑容,然后低着头委屈地躲回了房间。
中国人有个很普遍的特质,就是“谦逊”,凡事都讲究内敛、不张扬。
而这点也体现在中国式家长身上——每当孩子被他人表扬、称赞时,爸妈往往先是一连串“哪里哪里”“没有没有”的推脱否定,然后状似嫌弃地数落起孩子的各种缺点:
“他也就是在外人面前装乖,平时可淘气了!”
“你别看她这次考得好,其实她也经常偷懒,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了的……”
“这孩子也就是比较老实,比你家XX可差远了……”
话虽如此,但我们也都清楚,这些爸妈未必真的看不上自家娃。之所以这么回应,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来这只是成年人之间礼节性的客套话,显得自己谦虚、低调,随便说两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二来也是担心过多的赞誉会让孩子骄傲自满,数落几句也是想让他们继续努力。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小年纪的孩子,根本理解不了大人们的“客套”和“谦虚”。在他们的认知中,只知道自己受到了父母的批评和否定,在外人面前丢了面子!
可能有人觉得:屁大点儿的孩子,懂什么叫“面子”吗?而且孩子还小,即使会觉得委屈,过一会儿也就忘了。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当孩子到了四五岁时,他们就会开始考虑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并且有意识的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形象与声誉。
不过孩子的年龄和阅历,限制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范围。因此很多时候,小孩子会对外界的感知十分敏感,但心理承受力却很差。许多大人眼中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往往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而这也导致了孩子会比大人更在乎面子,同时也更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眼光和评价——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评价。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曾在她所著的《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下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她还特别指出:
“小孩不能区分事实和笑话,他们会相信大人所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可很多爸妈却并不了解这个情况。由于亲子双方不对等的认知,父母们常常无视孩子想从他们身上获取尊重和认可的期望。
父母“嫌弃”的话语和态度,让很多孩子在受伤、失望的同时,也对自身产生了怀疑。不少孩子因此失去自信,性格也逐渐变得内向、懦弱、自卑。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表扬的话谁都喜欢听,这是人之常情。而孩子强大的自信,也离不开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
称赞和肯定,并不一定会让孩子变得骄傲自满——很多情况下,适当的表扬反而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亨利效应”:
有一位叫亨利的美国青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他身材矮小,长相也不好,讲话又带着浓重的法国口音,所以他一直很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
30岁生日的那一天,他的一位好友跑过来告诉他: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他儿子的特征都跟亨利相吻合。
于是,“我是拿破仑孙子”成了亨利激励自己的信念,他不再为自己的贫穷、矮小、乡土口音自卑,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三年后,亨利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
虽然后经查证,亨利并非拿破仑的后代,但这已不重要了——这个美丽的谎言,已经成为了他的动力和助推剂,成功改变了他原本碌碌无为的人生。
过度的赞美和吹捧,会让孩子变得自大和狂妄;但过度的低调与谦逊,也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当面对别人真诚的称赞时,我们既不能避之不及,也不必随之附和。或许“坦然接受+礼貌地表示感谢+适当的鼓励”才是聪明的父母应该做的事:
首先要肯定对方对孩子的称赞:“没错,我家这孩子确实很努力/很懂事/很贴心……”
然后引导孩子礼貌地向对方表示感谢:“快谢谢叔叔/阿姨的夸奖,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最后可以适时地对孩子表示鼓励:“你看,只要你努力了,大家就能看到你的进步。可不要骄傲,要继续加油啊!”
这样正面的回应,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与此同时,来自大人的肯定和表扬也能帮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从而激发他们自身的斗志和潜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会如此感叹:“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在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乐观、积极努力的生活态度。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