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家里就教给自己很多规矩。比如:不能敲碗;“吃饭唱歌,娶傻媳妇”;见到长辈要打招呼,不能直呼其名等等。
相信大家也会有同感,家长教会了我们很多琐碎的规矩。这些公序良俗,让我们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不至于冒犯到别人,也保护了自己。
而当我们自己碰到这样的人时,也会感到,跟有教养、 知分寸、高情商的人相处,实在是太太太舒服了!
但对于“规矩”,网友们也有了很多补充,和不同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写这篇文章的契机,是最近在微博看到王老师(微博:我们1班王悦微)提到了这个话题。
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网友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网友【早点睡早点睡早点睡快去睡快去睡】
感觉真的还是要从小就教和要求。
今天化学老师和我说,假期她给班上一个学生发化学资料(是化学老师特意找到发给他的)
发了几次那学生连一个谢谢都没有,有点寒心了……
网友【晚烟如岚】
这叫"家教",也叫"基本礼仪"
网友 【缘崽小酒馆】
人的差距真大,有的孩子给他东西不声不响拿了就走,有的孩子就坚持不收。
说家里要求他不能随便拿别人送的东西,非要帮我倒了办公室里的垃圾才愿意收,还知道说谢谢。
网友【 吉多里里】
我小学五年级时候,有一次课间,班主任蹲在教室后面,整理蜂窝煤(冬天教室里取暖用的)。
前面几个同学路过都直接跨过去,到我的时候我蹲下来说老师我来帮你吧。
当时真的是没多想,下意识的行为,因为平时爸妈教育,看到大人在做什么要主动去帮忙。
因为这个事,班主任老师整整夸了我一年,在各种班会和我爸妈面前。说那么多孩子经过,只有我停下来问要不要帮忙,并且马上蹲下来一起徒手捡煤。
网友【 酸甜哭叻啦】
真的,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会被老师记得很清楚。
像我现在还记得期末那天哪些孩子主动留下来打扫班级。
网友 【一一看花花世界】
非常有必要,走进社会不要等到挨打。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得到一个当小学教师朋友的消息。她说,她班级里的一个孩子被警察叫出去了。
我的这位教师朋友都吓死了,跟出去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倒霉孩子,昨晚在火车道(铁路)堵火车”。
而且还真就成功把火车逼停了!这还不算完,当时熊孩子“作案”的时候,家长就在孩子身边,却没有制止。这个事情想想,就让人火冒三丈。
咋处理?这种情况下不能拘留,也只能对大人和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在平时,这个家长就很奇葩,用朋友的原话说,“这个家长可奇葩了,平时和学校各种找茬。孩子能编瞎话,回家跟他妈说,他妈再添油加醋。”
所以“不要等到进入社会了挨打”,这句话真的是太认同了。
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都是在这些小事中,潜移默化教会孩子该如何处事,如何明辨是非。
而社会的反馈,也会让孩子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家长直接讲大道理,孩子反而不会听得进去,或者理解得不够深刻。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规矩”,网友们还晒出了很多自己打小被教育的“规矩”。比如:
>> 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不能满盘子翻。不能翻盘子这个太重要了,我小时候翻过,被我爸妈敲了脑袋,后来就再也不敢了。
>> 关门不能关的太重,有时候我无意的,但是我妈说别人听到会以为你对他们有意见。我妈让我要看着别人进电梯了才能关门(对任何人都是 外卖员 快递都一样)。
>> 主人或者长辈没下筷,不能动筷子。
>> 茶壶嘴不能冲着人。胳膊肘子不能放在桌子上。从坛子里瓶子里夹酸菜泡菜不能用自己的筷子,需要单独拿干净筷子。
>> 上完厕所,要拿纸把溅出来的部分擦干净(男孩)
>> 筷子不插在饭里,斜着也不行
>> 别的小朋友吃东西不要围着看。
>> 别人的东西,非请勿碰。
>> 开玩笑,要两个人都笑才是玩笑,如果自己笑了,别人很生气,那就是欺负人。
>> 卫生巾卷好再丢垃圾桶,上大学的时候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做,但是卷起来真的比较好。
>> 全家一起开饭,不能敲碗,进门出门要打招呼
>> 递东西给别人,尖的那头要朝自己,避免伤到人
>> 去别人家可以玩别人玩具,但是不能要(拿走)。
>> 别人没放在明面的东西(比如抽屉、柜子等所有关着的地方)不能翻动;零食水果不能自己拿。
>> 公共场合别大吵大闹
>> 吃饭手要扶着碗
>> 饭桌上不得滑手机,大人也一样。
>> 叫人要带称呼,不可直呼名讳。
>> 不在中午午休时间去别人家玩。
>> 有客人在或者去外面吃饭的时候,不能把盘子里的菜翻来翻去,只能夹表面的。
>> 吃完饭,要把筷子整齐平放在桌子上,而不是摆在碗上。
看着网友们分享这些生活的细节,越看越觉得,大家都没有稀里糊涂地生活。注意生活中的琐事,生活才会更有滋味。
这些小规矩也是一种传承,从祖辈传到父辈,从父辈传到自己,再从自己传给儿女。
当然,还有很多网友说,这些都是我们以前的老规矩,现在的人有必要遵守么?比如不愿送客人出门,那是大人的事情;吃完饭筷子要放到晚上,避免把桌子弄脏等等。
他们认为,规矩也是束缚、指点,会让人感到不适,还是要与时俱进。大家怎么看呢?
总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觉得这是一种很积极的处事态度,也是要早点教孩子的一个道理。尊重别人,也得到他人尊重。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