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隐秘的角落》这部剧大火,引发了全网大人们的讨论热潮。而针对这部剧,孩子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前几天有一位小读者,在讨论这部剧的文章下,很活跃地发表了这些留言。
留言一

留言二

但小朋友很轻易地就能说出“离家出走”,还是很让人深思。前不久缪可馨坠楼事件牵动着大家的心;去年一位17岁男孩从下车跳下了卢浦大桥,也让人痛心……痛心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问一下自己,我们真的懂孩子么?
01
当孩子说“离家出走” ,她在表达什么?
剧中朱晶晶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女孩,与她同父异母的哥哥没有一丝感情。留言的小朋友说“如果有这种妹妹就要离家出走”,而原因是不想自己的“性格扭曲”。俨然是一个“小大人”。
很多家长嘴边经常挂着这句话——“小孩子懂什么”。小朋友们或许懂得没有大人多,不清楚很多事情发生的原因,不知道大人们如何做出选择。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感受的好与坏,知道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不想受到委屈。
遗憾的是,孩子们的声音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家长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一不留神家里便“鸡飞狗跳”。所以也就经常听到家长烦恼:为什么孩子不愿听我们说话?孩子喜欢顶嘴怎么办?孩子不知道学习重要性,怎么引导?
倘若家庭中没有沟通的习惯,孩子们便不清楚该如何与父母去交流。这种沟通的缺位,让孩子们更多通过行为和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其实孩子根本不懂“离家出走”的严重性,在他们的眼里,这是一种可以操作的解决方式,也是一种逃避困难、逃避痛苦的最快途径。
近几年不止一次看到有孩子轻生的新闻,很让人痛心。孩子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可当下所能走的路径却非常得狭窄,能够提供给他们帮助的只有家长、教师和身边的朋友。
所以遇到问题时,他们自己很难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个时候家长的严厉、老师的苛责、校园霸凌都会是压倒他们的一座大山。
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便是在问题出现之前。一切贵在平时:
01 家长可以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经常与孩子交流想法和经历。
孩子可以讲很多他们之间的事情。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去分享,并且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与其他孩子间的关系。
这样,家长也能深入了解到,孩子经常接触的小朋友都有谁呀,他们是什么样的性格,让孩子知道可能出现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社交圈,孩子也更容易自发地分享他每天的经历。
02 兼听则明,家长也需要多与学校教师沟通。
孩子上学的阶段,老师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甚至会超过家长。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事,老师作为职业教育者和大人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见解。
而且,孩子在家长和在同学老师面前的表现会有不一样。他/她可能在父母面前乖巧,而在同学之间特别热情 ;也可能在父母面前无忧无虑,却在同学之间不受欢迎。不要忽视那些“隐秘的角落”。
03 当然,还要关注孩子的课外补习中的表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变化。
在睿丁的教学体系中,每位学员都会有一位负责教学的老师,和一位负责督导的老师。两位老师都会跟踪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平时的学习习惯、近期的情绪变化,以及孩子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倘若没有这样的体系,家长更要主动出击,多多关注。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救救孩子”,守护好孩子需要我们大家一同发力。
02
孩子间的攀比,是“恶”的温床。
在第二个留言中,小朋友使用了“轻轻松松的干掉”这种表述。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使用这种表达,多少还是有些意外。
这种表达也很清楚地展示了孩子间常见的一种行为——比较。比较的事物有很多,比如成绩的比较、玩具的比较、甚至是朋友数量的比较等等。
有比较,就会有攀比。过去在微课堂中,我们就曾发现几个小朋友。他们的绘本跟读完成得非常好,发音标准、情绪饱满。然而他们会在一些完成得不太好的小朋友作业下,贬低、嘲笑甚至留言很严重的脏话,从而体现对方的不好和自己的优秀。这些孩子通过这种过火的方式,来获取对自己成绩的肯定,期盼获取更多的关注。
小朋友受到的委屈没有告诉老师和家长。之后被骂的小朋友开始在其他小朋友的打卡下留下恶意评语。好在我们及时地跟小朋友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小朋友知道自己错误。
这件事情的发生也让我们得以窥见,孩子的语境竟被污染得如此严重。而这种污染一定是自上而下的。
教育传承任重道远。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够合力,经常修剪,为孩子们维护一个纯净的生长空间。
03
文章的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来自瑞典的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本绘本很神奇,一本儿童绘本故事的核心竟然是离异家庭。
但看过故事之后,你会发现它依旧为孩子呈现的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很多小朋友傻乎乎地读完不会有太多想法,反而大人看过后会对家庭有更深的感触。
这是一本供大人和孩子共同阅读的好故事,快跟孩子一起阅读吧。(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