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改革提出之后,“阅读能力”这个词就经常被老师和家长们挂在嘴边。
很多爸妈开始重视起了孩子的阅读问题,斥“巨资”给孩子买了很多课外书籍,在闲聊过程中也常会“炫耀”自家娃认了多少字、看过多少本书。
但大量阅读之后,书中的知识真的能被孩子消化掉吗?
前两天,同事李姐接到了老师的电话:她儿子小伟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却无法流畅地写出一篇合格的小短文。
另外,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好,尤其是做阅读理解类的题目,经常出现审题不清、表述错误的问题。
李姐对此也百思不得其解——从小她就给小伟看绘本、读故事、带他去图书馆,不仅各类名著、读物更是一摞摞地往家搬,还给孩子制定了读书计划,要求小伟每月最少要看完5本书……
几年下来,小伟的阅读量超过了很多同龄的孩子,可他成效却不明显。尤其是小短文,更是写得一塌糊涂——
据小伟自己说,只要让他写点东西就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半天憋不出一个字,要么全篇流水账,要么就是毫无逻辑、词不达意。
说起这事,李姐就愁得掉头发:

显然,在对待孩子看书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有个误区:孩子阅读速度越快、看过的书越多,孩子的阅读能力就越强,学习也应该越好。
但事实上,“多看书”虽然和学习有一定联系,但并不代表一定成正比,“阅读速度快”“读书多”更不能成为孩子优秀、涉猎广泛的“计量单位”。
我身边就有不少真实案例:
有一些孩子看书非常快,几天就能看完厚厚一本散文集。但你要是问他书中作者抒发了哪些想法和见解,又对某些场景进行了哪些优美华丽的描述,可能孩子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
而相反的,有些孩子看书不多,可能一年都看不完几本书。但他却能跟你分析书中涉及到的人文地理,甚至在某一事物上,他会提出跟作者完全不同的看法和理念,并能将自己的观点说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写不出精彩的作文、读不懂题目问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答案却不知如何准确表述出来……有不少孩子“饱览群书”,却依旧“腹内空空”,成绩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家长和孩子过于重视“阅读数量”,却忽视了“阅读质量”。
父母花费大量金钱用于买书,孩子也花费大量时间用来看书。但在看书过程中,孩子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思考、理解、吸收书本中的内容和知识,也就更别提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了。
这样看书,不管读了多少本,也是所谓的“无效阅读”。
通常,“无效阅读”的孩子会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
不少孩子在看书过程中常常一目十行,只关注故事的主要情节,对书中的细节描述一扫而过,压根没有记住。
在这些孩子眼中,阅读只是一种消遣和应付父母的“工作”,而不是吸取知识的过程。以这样的心态来看书,你还期待他们能有什么收获和进步?
这类孩子在看完一本书后,从来不会跟父母和小伙伴交流、分享,也很少去思考、分析书中的结构、情节、中心思想以及语言逻辑等问题。
然而,不管是思考、复述,还是分享、探讨,都是加深孩子记忆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在锻炼他们的理解力、概括力、文字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如果缺少这些步骤,过不了多久孩子就会遗忘他们所看过的东西,之前所花的时间、精力就都白费了。
家长愿意让孩子多读书,其目的还是希望他们真的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因此,教会孩子有效阅读,远比催促他们“多看点书”更为重要。
在这里,我想分享几个提高孩子阅读效率的好方法:
阅读速度过快,是导致孩子无效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帮助他们“降速”是很有必要的。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书读得熟了,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意思。
与其催孩子多读几本书,不如让孩子反复阅读一本好书,彻底将它“吃透”。
比如读第一遍通读,解决书中不认识的字和词语;读第二遍时,思考、解决第一遍时发现的疑问;读第三遍时,可以摘抄一些书中精彩的描述、情节、金句等。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看书时大声朗读出来。这样既能提高阅读流畅性,还能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很多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会忽视字里行间的标点符号。
我们之所以要使用标点符号,是因为它们会对文章的结构、语气、含义起到重要作用。使用不同标点来分句,甚至能够改变整段文字的意思。
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梳理结构,理解书中内容和作者的情绪。
掌握某种知识,需要经历“输入”—“输出”的循环过程。如果说阅读是知识的“输入”,那么分享、交流就是在做“输出”。
因此,当孩子看完一个故事或是一本书之后,一定要让他们复述一遍书中的内容。家长可以主动和孩子讨论书里的内容,鼓励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坚持做读书笔记
真正有效的阅读,是一定要“读”“写”相结合的。而让孩子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
读完一本书,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书中哪个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原本某个疑惑,是否通过读书找到了答案?
……
通过读书笔记,孩子既可以复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又可以有效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推荐一个做读书笔记的小技巧:
第一步:先看目录,了解书中的内容大纲。
第二步:根据书中的梗概,预设一些相关问题,然后带着疑问去书中寻找答案。
第三步:读完整本书之后,我们就可以做总结分析、写读后感了。

虽然我们总说“量变引起质变”,但引起“质变”的前提,是我们积累的“量”是有效的。如果只重“量”不问“质”,就算有“万卷书”也仍是读了个寂寞。
另外,家长在鼓励孩子加大阅读量的同时,更应该以身作则,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讨论、分享,引导他们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