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G20:从G20峰会看成员国教育亮点
备受关注的G20峰会正在美丽的杭州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这场聚焦经济盛会的当下,睿丁英语小编更想聚焦一下各国的教育问题,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G20成员国中,教育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几个国家在教育上的特色与亮点。
美国: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自由而又独立
1、小班化
小班授课,几乎所有的学校班级学生的人数都控制在20人左右。小班授课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深入,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和辅导机会都会增多。
2、学生可自主选课
美国的高中,没有固定的课程设置,允许学生偏科,如果你是理科能手,可以多修几门数理化的高级课程;如果你钟情于艺术,摄影、舞蹈、绘画等课程都可以作为所修的学分。
3、没有固定的同学和教室
美国学校是一个老师拥有一间教室,学校实行走班制。下课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下了第一节课就要立马去第二节课教室。同学也不一样,每个人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接受能力进行安排的。
4、鼓励学生自信、自主、个性和创新
美国课堂上,老师用的最多的词语是:“very good”“good job”等。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设立自主选课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爱好选择选修课,学校针对学有余力或是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教学。
英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1、师生之间平等尊重,教学相长
在英国,师生之间完全平等,老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学生可以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可以自由交流。
2、极其重视教育质量
英国政府对教育质量有着严格的监管体系,从提供给学生的服务到教师队伍的素质,每所学校和教育机构都要接受政府严格的监督检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机构叫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
3、职业导向性
英国的大学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就业。所学课程紧紧把握就业市场的需要。几乎没有一门课程是无用的,如果毕业生的就业率低,那么这个学校的发展就会有问题。
德国:英才教育,慎重教育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2、德国的学校都是半日制的,孩子只上半天课,上午上课,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非强制性的,可以学习钢琴、绘画、手工、体育等兴趣课程。
3、德国三年级才开始学习英语。
4、小学4年级毕业后,可以根据老师的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较低。
5、德国教育界的普遍观点: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最后变成背书和读书机器。
日本:重视“食育”,立人先立德
1、重视“食育”
日本重视食育,提倡细嚼慢咽。在食育中,“丰富的心灵”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快乐的进食过程”、“感谢的心”和“参与意识”,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
2、教师定期合理流动
一个老师在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5年,从校长到教师定期轮换流动。
3、重视集体精神的教育
日本的教育处处培养小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在学校里不管表演什么节目,都是集体参加,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这个民族特别团结、特别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原因。
澳大利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为乐而学
澳大利亚人认为儿童时期是快乐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小孩子的快乐,所以澳大利亚办学时首先考虑学生是否快乐,具体表现为:
1、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学生听课没有统一的坐势,学生可坐可跪,甚至可以躺在地毯上听课
2、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几乎从不训斥学生。
3、家庭作业不多,一般小学生只需花上20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4、澳大利亚小学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考试。所有学科实行成绩等级制,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他们很少有书面的测试,学生的成绩摸得着看得到的,就是那些贴在墙上的手工作品。
2、分层教学
澳大利亚小学普遍实行复合班。而复合班也是会进行重新组合的,比如说你这个月在三/四年级,下个月就有可能到五/六年级去了。同一班里的学生通常会被根据不同的资质和个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
3、家长参与办学
学校办学公开化,这是澳大利亚小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学校向家长开放,家长参与学校日常教育,包括在空余时间到学校给学生进行辅导课,参加外出游玩活动。
睿丁说:
每个国家的教育方式都有其特色与值得借鉴的地方,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借鉴他国值得学习的地方。

美国: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自由而又独立
1、小班化
小班授课,几乎所有的学校班级学生的人数都控制在20人左右。小班授课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深入,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和辅导机会都会增多。
2、学生可自主选课
美国的高中,没有固定的课程设置,允许学生偏科,如果你是理科能手,可以多修几门数理化的高级课程;如果你钟情于艺术,摄影、舞蹈、绘画等课程都可以作为所修的学分。
3、没有固定的同学和教室
美国学校是一个老师拥有一间教室,学校实行走班制。下课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下了第一节课就要立马去第二节课教室。同学也不一样,每个人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接受能力进行安排的。
4、鼓励学生自信、自主、个性和创新
美国课堂上,老师用的最多的词语是:“very good”“good job”等。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设立自主选课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爱好选择选修课,学校针对学有余力或是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教学。
英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1、师生之间平等尊重,教学相长
在英国,师生之间完全平等,老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学生可以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可以自由交流。
2、极其重视教育质量
英国政府对教育质量有着严格的监管体系,从提供给学生的服务到教师队伍的素质,每所学校和教育机构都要接受政府严格的监督检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机构叫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
3、职业导向性
英国的大学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就业。所学课程紧紧把握就业市场的需要。几乎没有一门课程是无用的,如果毕业生的就业率低,那么这个学校的发展就会有问题。
德国:英才教育,慎重教育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2、德国的学校都是半日制的,孩子只上半天课,上午上课,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非强制性的,可以学习钢琴、绘画、手工、体育等兴趣课程。
3、德国三年级才开始学习英语。
4、小学4年级毕业后,可以根据老师的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较低。
5、德国教育界的普遍观点: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最后变成背书和读书机器。
日本:重视“食育”,立人先立德
1、重视“食育”
日本重视食育,提倡细嚼慢咽。在食育中,“丰富的心灵”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快乐的进食过程”、“感谢的心”和“参与意识”,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
2、教师定期合理流动
一个老师在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5年,从校长到教师定期轮换流动。
3、重视集体精神的教育
日本的教育处处培养小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在学校里不管表演什么节目,都是集体参加,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这个民族特别团结、特别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原因。
澳大利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为乐而学
澳大利亚人认为儿童时期是快乐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小孩子的快乐,所以澳大利亚办学时首先考虑学生是否快乐,具体表现为:
1、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学生听课没有统一的坐势,学生可坐可跪,甚至可以躺在地毯上听课
2、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几乎从不训斥学生。
3、家庭作业不多,一般小学生只需花上20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4、澳大利亚小学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考试。所有学科实行成绩等级制,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他们很少有书面的测试,学生的成绩摸得着看得到的,就是那些贴在墙上的手工作品。
2、分层教学
澳大利亚小学普遍实行复合班。而复合班也是会进行重新组合的,比如说你这个月在三/四年级,下个月就有可能到五/六年级去了。同一班里的学生通常会被根据不同的资质和个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
3、家长参与办学
学校办学公开化,这是澳大利亚小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学校向家长开放,家长参与学校日常教育,包括在空余时间到学校给学生进行辅导课,参加外出游玩活动。
睿丁说:
每个国家的教育方式都有其特色与值得借鉴的地方,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借鉴他国值得学习的地方。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