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国内国外的教育大家们都说过这样的观点:教育的核心,是习惯的养成。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罗素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早期教育花1公斤之力,等于后期教育花1吨之力。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东西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
出乎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幼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起到的作用和深远影响。
幼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间。
阅读习惯是一生的财富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同教育应该是自我的、一生持续不断的追求,而不是学校里的十几年,老师灌输给我们的那些知识。
自我教育的基础就是要有阅读习惯,自发地从各种书籍里汲取营养。
现在的童书市场比以前繁荣很多,各种好书层出不穷,培养阅读习惯的理念也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得到很多父母的赞同,不少父母已经开始在教育之路上践行起来。
在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阅读的习惯,会比成年后再来培养容易的多,也会在无功利性的阅读中更加发现阅读的乐趣。
当一件事是有乐趣的,那么离习惯就不远了。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这些良好习惯呢?
1. 有利的环境
提供固定、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一踏入这个环境就有氛围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2. 耐心的引导
告诉孩子原因,让他们了解为什么要培养这些习惯。当孩子在落实习惯培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耐心地引导他们,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及时的称赞
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表扬他们,让他们知道是哪个具体的行为做得好,值得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促进习惯养成。
4. 良好的示范
父母让孩子养成的习惯,首先看看自己是否也做到了。身教永远胜于言传,有些道理说很多遍,不如自己做一遍。
你想让孩子做事情专注一心一意,你就不要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其他事;你想让孩子远离在家尽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响孩子学习的事。
5. 坚决的态度
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当孩子不配合,或者效果不理想时,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给孩子界限,知道有些规矩是必须的!
6. 默契的合作
父母首先意见要统一,不要在孩子面前态度分歧,有不同意见私下交流讨论。否则当着孩子的面,会阻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7. 制定规则
将习惯落实成具体的规则和计划去执行。比如放学后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不随意更改;学习的时候尽量不做其他事情等!
8. 增添趣味性
顺应孩子的天性,不妨给枯燥的计划加点趣味性。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比赛、做到可以换取奖励,做不到就要换取惩罚等等。用游戏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