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央广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中央级或强势媒体从多个角度报道了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将可能合并的消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这两个区要合并的传言在社会上早已出现,现在的报道估计也是各大媒体在有了比较确切的说法后,终于憋不住要提前正式爆料了,这其中似乎也有提前预热的架势。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的表述。他是中国顶级决策机构在政府机制改革方面的顶级智囊,也是中国最知名的政治学者之一。汪玉凯侧面指出了东城区、西城区合并的可能,并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没有较为长久的酝酿和研究,类似的重大政府机制改革很难会表述得如此清晰和明确。看样子,不久后东城区、西城区的合并就要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了。
很多家长闻讯后,非常关心东城区、西城区一旦合并会对北京市的教育产生怎样深入而重大的影响、孩子在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中该做怎样的调整和准备。睿丁少儿英语的小编认为至少会有8个方面的重大影响,对家长、孩子是机会还是挑战,这值得大家细细斟酌。
一、东西两区合并将创中国教育多项“第一”,北京教育格局大不同
东西城合并而成的“首都行政特区”(暂定名),方圆约92平方公里,在这么小的范围内包含着27所北京市市级示范高中。在同等面积内创下中国重点中学数量之最,也是学生人均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第一的中国区域、高考一本率、二本率、三本率国内最高的地区。全北京目前公认的市级示范高中校共有68所,首都行政特区27所,占了全市的40%,是全北京最密集的地方。合区后,首都特区高考生源总量将与海淀区接近,真正出现教育总量、教育质量两大教育强区的“硬碰硬”。今后北京城区教育的座次将演变成首都特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朝阳区晋升到全市第三,励精图治赶超东城区的局面恐怕将永久不会出现了。教育两强区将占北京生源总量的30%以上,教育三强区将占北京生源总量的近50%。平均3个北京孩子就会有一个在两个教育最强区就读;平均每2个孩子就有一个在北京教育三强区上学;其他区县的教育似乎显得更单薄——根据闻风对2015年北京市高考情况的统计,海淀区文科600分以上的尖端考生占该区文科考生总数的28%、西城区占48%,两区600分以上尖端考生占全市总量的73%以上,成立首都特区后,海淀区与首都特区文科600以上尖端考生会占到全市总量的约90%;理科同样呈现了类似的局面,海淀区理科650以上考生比例为19%、西城区为25%,两区之和占了全市理科650以上考生的74%以上;首都特区与海淀区650分以上理科尖端考生突破了全市总量的90%。
二、东西城教育互相融合,更深度的教改会十分刺激、有十大好看
目前东城区、西城区教改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比如:大力度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东城区搞得优质资源带类似于西城区的学校合并、统一教学和学籍;东城区的深度联盟与西城区横纵打通的教育集团制相像。根据睿丁英语小编的观察研究,2010年东城与崇文合并、西城与宣武合并,教育的整合在融合中是有明显的主次的。教育资源更优厚的区在教育融合中起了主导作用。照此推演,成立首都特区后,西城区主导与东城区教育的融合最为可能。那么,到目前为止东城区的教改中有很多内容还没有涉及到西城区的层面,涉及的越少原东城区改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最有可能的几种情况是:
1.西城区知名重点中学、小学到东城区办学,就像北京四中、实验中学、北京八中、北京实验二小等到原宣武区办学类似;
2.跨地域划片融合。西城区的办法是原宣武、西城中小学在小升初时完全打通,南片中学接收北片学生,北片也大量接收南片生源,这方面的力度明显高于东城区;
3.为更好均衡生源,西城区创举似的“属地校”、“调配校”设定也广受称道;
4.建立小学横向“留学”机制。使普小、弱小的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知名优质小学;
5.建立小升初横向推荐培优机制。北京八中这方面做得最好,就是说你的孩子很不走运小升初被分到了很弱的初中校,只要是八中的集团校成员,还会拿出200个名额让“绩优”的孩子直接进入八中进行小班化的重点培养。目前东城区这方面是没有的;
6.统一东城区和西城区的高水平教研,弥补东城区的部分短板;
7.会在合区后统一规定、执行相同标准的6年连续同校小学学籍,目前东城区无此明确规定,而西城区目前的规定被认为是最公平的。
8.统一布局,合理规划,有机互补,逐步真正建立具有真实实力和水平的民办教育体系。
9.原崇文区教育将采取西城区改造原宣武区的办法;
10.适度整合东城区青少年艺术、科技、体院学院的前提下,在推行素质教育中,推行西城区已经更细节化、更易操作、更便于常态化的“城宫计划”。既然是两者融合,东城区最有可能进入西城区的模式至少有两个:
第一,作为特大名校的史家小学、府学小学、五中分校等进入西城区办学;
第二,将东城区普通初中校初三毕业生对口绩优直升重点高中校植入西城区中考升学规则中,这一点目前是西城区所没有的,就高位教育均衡而言,这样做会更彻底,这样西城区就会实现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部分直升的无缝隙对接,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将是具有意义的。
三、京城幼升小将有10个重大改变
1.统一入学规则、严格限制人口,对外地籍五证人员幼升小一处租住房、产权房恐要统一执行六年只限一个指标;
2.幼升小比以往更要关注每个学区、每所初中校每年的中考成绩,定了学区九年就难动了,学区内各初中校中考成绩的表现,是高中能什么学校的关键看点,也是你能接受保底初中教育的最终参考。
3.集体户口、空挂户、无房户等入学排名、规则一制,原东城区集体户口价值迅速提升,但查排限转力度会加强与原西城区接轨;
4.服务保障生辐射范围、调节区域、涉及小学的可选性等会明显扩大;
5.幼升小同等效力学籍范围明显增加;
6.原东城区所有房产受益系数大于西城区,不同区域高性价比房产可能涌现;
7.原本因中考索区已决定留在或选择朝阳区幼升小的家长会重新向原东城区集结;
8.德胜学区、和平里学区、安定门交道口学区、什刹海学区、崇文门前门东花市学区、天坛永外学区将互相交叉受益;
9.丰台区北部家长幼升小选择余地加大、成本降低、性价比提升;
10.分流部分海淀区家长“兴奋”进入原东城区。
四、北京小升初7大看点,个个令人心潮澎湃
1.五中分校、13分、156中、22中、14中、文汇中学、汇文中学、161中、三帆中学、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四中、二中初中部、北京八中、北师大附中、171中学等家长要更加关注,这些学校将成为首都行政特区教改后初中校重新洗牌的关键风向标;
2.特色校会在东城区、西城区统一招生、生源扩大,外交学院月坛中学、徐悲鸿中学、华夏女中生源会较大改善,华夏女中最值得关注,有未来“女王”的风范;要特别留意“特色”校在整个首都行政特区的大通招;
3.特长生流动范围、区域扩大、选择余地增加,找准机会,不要轻易错过;
4.重点留意北师大二附中汇才学校,无论合区与否都有可能联手多重优质教育资源,在西城区或首都行政特区的民办教育中树起一面旗帜;
5.合区后优质教育在小学高位同质化趋势明显加大,孩子各方面的和区分度关键在课外教育的规划、学习和个性化提升;
6.小升初东城区学生流向海淀区的情况将会有减少的趋势;朝阳区、丰台区学生小升初流入东城区的冲动加强、成本降低、性价比提升;
7.海淀区家长在孩子点招、考知名民办校失利并根据学区划片已明确无法进入海淀区目标初中后,会把首都行政特区作为最坚强、稳妥的保底对象,不少中高端小学毕业生会流入首都行政特区。
五、北京中考东城区、西城区抱团取暖,闯过难关
1.中考锁区,不论东城、西城两区生源总和也难抵海淀区,生源少又索区,将可能导致东城、西城最知名高中尖端生源下降。两区合并形成一个拳头,各知名高中高质量生源有了较为充足保障;
2.东城区所有初三毕业生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更多机会进入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八中、北师大二附中等北京最知名的高中校,彻底结束原来招生计划指标的限制,中考锁区由于首都行政特区的设立,对东城区、西城区将没有任何意义了。不过,西城区的学生进入这些知名中学竞争的压力会加大;
3.全市中考名额分配机制的设定,在东城、西城合区后,两个区的所有初三毕业生会毫无障碍地实现大流动,每所高中校的生源会更加多元化,实现优势互补,区重点、市重点高中校录取分数线会普涨,生源质量也将普遍提升,学生对号入座的学校将会更加精准;
4.建立首都行政特区后,这两个区原各重点高中校招生人数将超过7500人,比全市招生规模最大的海淀区的近5000人多出2000多个名额,至少50%的初三毕业生能考上重点高中,比例全市第一。
有了这样的幼升小、小升初和中考,首都行政特区的高考就更令人期待了!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