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27日公布了日前印发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新修订的《守则》中增加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比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
对比去年的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后的守则仍然是9条。征求意见稿的第一条是“爱祖国”,包括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等。2015版的内容却是“爱党爱国爱人民”,与2004年旧版的守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一致。不过,此次修订的《守则》更加细化了“爱国”这个词,变成了“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除了这一内容之外,仍然保留的旧版《守则》中的内容还有诚实守信、珍爱生命等。与去年的征求意见稿中一样,此次修订稿也还有“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等诚实守信的规范细则,还有“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不抽烟不喝酒”、“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等安全提醒。还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5修订版《守则》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守则》适应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环境,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表述生动、带有诗歌韵律,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梳理
中小学生守则曾多次修订
《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在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2004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2012年,教育部将《守则》和两个《规范》合而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并于2014年8月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中,新增了不少贴近性的内容,比如自觉礼让排队、控制上网时间、远离毒品等。将保护环境引入《守则》,增加了“垃圾分类”等内容。
与2004版的旧《守则》相比,征求意见稿还单独列入了法治和诚信的内容,比如“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让学生的可操作性增强。
最引人注目的是,征求意见稿将旧版守则中的“敢于斗争见义勇为”删除,改为“会自护懂求救”。
《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全文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