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左右父母情绪的,其实并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认知、看法和评价,有时甚至是父母的心情。
田田妈在家长群里跟各位妈妈吐槽,“我这些日子每天被孩子气得啊,总忍不住朝她发火。比如让她喝水,如果她不想喝,就假装听不见,可如果不提醒她喝水,她会一天都不喝。而且,有一点儿不满足她的要求,她就变得很横,还学着《巴拉拉小魔仙》里面那样,变魔法对付我,我的脾气一下就上来了,一发火就控制不住。每次跟孩子发完火,我都很后悔,也知道这样不好,可看着孩子气人的时候实在忍不住。” 田田妈的话引起了大伙的共鸣,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跟孩子发脾气既伤神又伤心。很多时候,让家长生气的都是些小事儿,把书撕破了,不肯上床睡觉,不好好吃饭,不好好拉臭……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儿,可家长就是控制不住情绪,朝孩子发火了,事后又后悔。育儿专家王人平认为,作为父母,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亲子沟通的保证,更是父母主宰自己人生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并不是孩子的行为让父母生气
很多父母都有田田妈的经历和感受,“他太淘气了,把奶洒了一地。”“她吃饭总是磨蹭。”“出门时让他穿上外套,他就是不穿。”……每天,家长们都会因为孩子的各种行为着急生气,有些家长甚至会动手打孩子。他们认为,是孩子的行为惹怒了自己。可是在王人平看来,真正左右父母情绪的,其实并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认知、看法和评价,有时甚至是父母的心情。比如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孩子淘气,父母会认为孩子活泼可爱,而父母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淘气则会让父母心烦讨厌。而不同的父母对孩子的同一种行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你认为听话是好孩子,所以不听话你就会生气,而我认为独立思考才是好孩子的必备品质,听话不是,所以孩子质疑我时,我不仅不生气,还会欣喜孩子的成长和独立。
父母经常发火的孩子更不容易管教
很多父母会问,那我该怎么办,情绪上来的时候根本控制不住。在此,我们请父母换个角度想一想,你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会害怕,因为害怕,他会停止那些令你心烦意乱的行为,但是,孩子并不清楚你为什么生气,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比如不想喝水的田田,她只是不想喝而已,却不知道这会惹妈妈生气。请父母回忆一下,发火有用吗?没用。这一次她也许听你的话了,但是很快你就会为别的事情而再次发脾气。以怒火制服孩子,教给孩子的是恐惧,而不是自我约束。根据美国科学家的调查,经常发火的父母的孩子更不合作,更不容易管教。
发脾气导致孩子缺乏进取心
家长发怒虽然能让孩子暂时顺服,但是孩子的情绪却受到了压抑。心理学认为,父母经常发脾气,孩子会变得胆小、牢骚满腹,而且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看大人的脸色,长大后性格敏感,缺乏进取心,容易情绪低落。
父母生气的时候,往往会说一些刺激孩子的话,什么“你不听话,妈妈不爱你了”、“不要你了”、“讨厌你”之类的话,这样的话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影响孩子未来与异性或子女的相处模式。
说出你的真实感受
王人平认为,要想不对孩子发脾气,父母首先应从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开始。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明白了这一点后,家长需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而又不伤害孩子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不把孩子作为发泄自己情绪的工具的表达方式。当孩子再惹你生气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说,你真让我生气、你真让我失望之类话,你可以对孩子说出你的真实感受,“我对你的做法很不喜欢”“我现在很生气”“我马上就要发火了”,这比突如其来的爆发要好得多。
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
当父母接纳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后,还要关注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哭闹、撒泼打滚或是有打人等攻击行为时,父母先别急着发火,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这属于正常现象。这个年龄的孩子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忍耐力很有限,比如家长不允许吃冰激凌,他不明白为什么不允许,所以就通过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4岁以上的孩子,稍稍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还频繁哭闹,原因大多在家长身上。王人平建议家长,无论是哪种情绪,父母都应该无条件接纳。接纳了孩子的情绪,是对他作为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是把孩子当人的基本体现。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反应时,父母要多一份同理心,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去否定、压抑。当孩子感知到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便为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