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用孔子的话解惑年轻人的学习误区
有一个人十分崇拜杨绛。高中快毕业的时候,他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


杨绛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外,杨绛的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的话其实已经很客气了,如果把这句话翻译成子曰,那么就是“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肯定是相辅相成的,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还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生或者年轻人在读书中都有着什么困惑,或者说问题呢?睿丁英语小编试图分享下自己的见解:
知识给予了我们什么?
现在的知识普及率很高,很多年轻人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知识,而从知识中我们获取的不仅仅是才、学、识,所谓的三才:文学创造力、学问、判断力洞察力。而且我们获得了一些不好的东西:文人相轻。很多的读书人拥有着巨大的优越感。
我们说“半瓶子晃荡”形容一些学问不深的人卖弄学问。但学问怎么才算深,怎么才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你以为的别人在坐井观天,可是你未尝不是坐在一个较大一点的井里。所以,即使瓶子很满,也没有晃荡的必要。所谓谦虚好学,可能千人已经发现了好学之人很难保持自己的谦虚。
喜欢争论的一代人
当代人特别喜好争论,争论的双方却不能认真对待这件事,往往要争出个是非高下。可很多问题的双面性导致并没有是非,而问题的角度不同,又没有高下之分。然而很多人忘记了这么的一句话:“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君子必然也有争论,但只是某个意见的不统一,并不影响情感的变化,而当代人因为一件事争论无果,导致情绪的变化,可能就是所谓的小人了吧………
勤学多思有多难?
爱读书的人大概有一多半可能是“叶公好龙”,读书是一件优雅高尚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附庸风雅”,这个无法避免,甚至可以说,很多人读书的初衷就是“附庸风雅”,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改变了自身。但很多人停留在这个阶段,以读书为谈资,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买了多少本书,我一年可以读几本书等等……可能你要反问一句:你在哪些书里有很好的体验,有丰富的收获。
然而还有很多人是“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多少人以这句话捍卫自己粗糙的阅读,认为书里的东西不需要太过虚无地探讨,没这个必要。但如果你试图用书这种媒介来表达一种自己人生路上的体验,一些描述的时候,你就体验到写书人的体验了。
下一篇:看世界各国都如何看待孩子阅读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