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你的孩子,家里外面判若两人?
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在外(学校)和在家时判若两人:在外(学校),认真听话,开朗活泼,和小伙伴热烈打成一片;可一回家就完全变了个样儿,或内向安静少言寡语或任性耍赖胡搅蛮缠。
孩子在家里家外,或者不同人面前如果经常发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可以称之为“两面派”,一个孩子两个样,在当今许多独生子女身上不同程度的发生,也是家长和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形成孩子两面派的原因多多方面的,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及时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及时调整。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在家和在外面(学校)表现“两面派”的情况,有生理和心理的内在因素。孩子在家期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离开家后,在陌生人、同龄人面前,孩子会彻底放松,他的内心也许是:在家里、在爸妈面前是不能做错事的,而离开了家和小伙伴在一起则可以比较放松。
若是家校对孩子的教育标准不一,对孩子行为准则的要求不同步,就会导致孩子在外面(学校)有好的表现,但一回到家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情况发生。
在学校,围绕孩子的成长目标制定了学生守则、习惯养成等常规,这些需严格遵守的共同约定不仅贴在墙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的教学入孩子的内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鼓励下,又有同伴榜样的影响,孩子们在学校表现会很出色。
在家里,宽松的氛围中很少会有家庭公约的约束,加上家里的长辈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往往不统一,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就没有替他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或是家长本身就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严格和溺爱,造成孩子任性和散漫,管教孩子缺乏尊重和耐心,习惯用命令或粗暴语句来要求孩子的,就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表现出不合作的举动。
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在家和在校的“两面性”行为是很正常的,如果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长期不一,甚至截然相反,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孩子的性格分裂或形成双重性格,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为什么孩子在家很调皮,出门后很老实?
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如何让孩子在家和在校表现“一致”?
您可以尝试:
1.家里树好规矩。大多时候孩子明白得很,在什么地方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作为家长,当孩子里外不一时需要扪心自问:家庭生活的规则与秩序是否有很好地建立?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有理无理),是否过于包容,没有底线、原则?为什么孩子有在你或者家中长辈面前乱发脾气的胆量?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建立平等健康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避免“众星捧月”似的围着孩子转,把孩子看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对孩子成长真正起作用的是人格,家长应坚持做好对孩子良好品行的教育,小到餐桌礼仪,大到吃苦耐劳、尊老爱幼等,规范孩子行为及习惯。
孩子无理取闹时,父母没有原则地退让会让孩子变本加厉地一再挑战底线。必须让孩子明白,爱里的容忍也有底线,不能触犯原则。孩子会不会有变化,多半取决于家长坚持的力度,你不能坚持,孩子的坏习惯就改变不了。
2.家长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家长一方面对孩子的表现很在意,要求孩子这样那样,但自己却做不到。譬如有的年轻父母对自己的父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地当保姆使用,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自然对爷爷奶奶也就不懂得起码的尊重。
又譬如作为家长,若习惯一回家就打开电视,或晚上坐在电脑前玩电脑,或没事把玩手机成为“低头一族”,怎能指望孩子远离电视、电脑或手机的诱惑?
3.家长和老师勤于沟通。若家长与老师彼此不了解孩子在对方环境的各种习性和表现,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家长应采取积极态度,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发现孩子在校和在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应与老师共同努力加以纠正教育而不是替孩子“遮丑”;还应了解孩子两种不同表现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积极调适心理,使孩子的两种不同表现接近,最终接轨、融合。家校教育同步,标准统一,要求一致,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我们所期许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未来好青年。
在家里很霸道,出门胆小怎么办?
欠练!家长要放手!
1.放手磨炼孩子。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小的时候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克制自己不去干涉TA怎么玩。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把孩子当成家庭的一分子来看待,家里有什么难事、急事,不妨跟孩子说一说,让孩子有“主人翁”的感觉,共同分担烦恼。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孩子为家里“操操心”,共同参与策划家庭大事,这也是一种锻炼的方式。
2.善于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对于孩子畏缩、自卑的行为,如不敢单独上街,不敢上讲台发言、对自己感到自卑等,父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感,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父母看来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但现实中不少家长不但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经常拿别的孩子来比较,“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厉害多了”,“谁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胆怯。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
3.树立正面的榜样,进入不一样的能量圈。家长可以通过经常跟孩子说说积极正面的英雄故事,或引导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视片,给孩子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刊,让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孩子他的一些勇敢行为。
鼓励孩子参加野营或夏令营活动,让孩子在不一样的经历中勇于表达自己,让孩子学会学习、认识自己,自如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透过这个过程,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冒险力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参与富有建设性与贡献力的活动中,历练成为具有领袖气质与领导能力的幸福少年。
声明
睿丁英语官网(www.reading-china.com)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设计等)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商业用途。